Shopping Cart

購物車內沒有任何商品。

The Traveller 廖科溢:一起當合格旅人

水光粼粼,反射著日光的耀眼, 行腳節目主持人廖科溢乘船出海,隨著船身載浮載沉,與水來場愜意的共舞。 廖科溢有感而發,這世界粗略可以分成水上和水下, 如果懂得玩水,就像擁有了兩個世界一樣,旅遊的視界頓時增長一倍, 多麼令人心動。

他人的日常永遠是我們眼中最美的風景, 但那終究不是我們的日常,而是短暫的體驗, 就像遊歷的英文 tour,由拉丁文 Tornus 演變而來, Tornus 原意為畫圈圈的工具,衍生成周遊,是的,旅行就像是繞圈圈,最後還是會回到出發地, 將他人的日常還給他人,不過度打擾是最好的溫柔。

廖科溢藉由主持行腳節目,帶領觀眾領略世界的美與浩瀚, 傳遞新知的同時也呼籲,我們都要一起當個負責任的旅人。

TEXT/YuhShan PHOTO/Anson Lin STYLE/VUE THANKS/海翼遊艇俱樂部、亞的有限公司 VISUAL/Sally Shih

從主播轉戰主持 放送旅遊「不溢樂乎」

廖科溢曾經兩度榮獲金鐘獎,今年(2022年)也再次入圍,主持佳績有目共睹,但他笑說其實到現在面對鏡頭仍會感到緊張,也自謙是「肢障」,不大會擺pose,他的應對方式是將攝影師當成朋友,與鏡頭間的距離,就像友人之間的相處,也樹立了他親切的主持形象。

Q:請先聊聊踏入主持行腳類節目的契機。

A:我一開始先擔任新聞主播,後來剛好遇到機會,被問要不要做一個絲路相關的專案;我那時就想,以前只會在課本上看到絲路,現在可以親身體驗,那這輩子肯定要去走一趟的吧,所以就陸續做了四季的《發現大絲路》,從那個時候正式進入行腳類節目。

Q:您身為主持人已有10年經歷,請聊聊自己的主持風格、想帶給觀眾什麼樣的觀點?

A:我會去思考這趟旅程要帶給觀眾什麼。以前有個帶我入門的前輩會一直問我問題,他的用意是希望我從不一樣的角度去切入思考、盡可能地嘗試。 我思考後的結果,是偏向於向觀眾講解歷史文化的部分。我不太會搞笑,沒有太多絢爛的表現方式,主要就是把話跟內容講清楚,盡可能娓娓道來。我發現像我這樣的風格會吸引年紀比較大的觀眾群,他們說覺得聽我講話很舒服。

Q:您的主持風格非常鮮明,體態端正、說話字正腔圓之餘又不失療癒感,彷彿看得到昔日新聞主播的影子,請問這是您的人設嗎?

A:嗯,其實我是「肢障」(現場眾人大笑),不太會擺pose、 現在面對鏡頭也還是會感到緊張,所以就沿用了一些以前播新聞的姿勢。至於聲音,是我自己的,本來就是這樣。

Q:《出發吧!鐵三角》在今年連袂入圍生活風格節目獎、生活風格節目主持人獎,有什麼話想聊聊的呢?

A:首先在金鐘獎入圍公布記者會時,我這次剛好受邀公布這兩個獎項的入圍名單,老實說,在台上打開信封、看到自己名字的當下真的很興奮,是個相當難忘的經驗。除了我自己, 鐵三角還有謝哲青和工頭堅兩位主持人,我覺得入圍的肯定也是讓我對兩位大哥有所交代了,真的太感動了!找他們一起做節目果然是對的!

Q:請聊聊新節目《出發吧!鐵三角》,多了另外兩位主持人,跟自己主持時有什麼不一樣?

A:鐵三角還有謝哲青和工頭堅兩位主持人,他們都是很好的旅伴,我很感謝他們,從不吝嗇分享自己的看法,讓我在我主持這一塊受益良多,在節目進行中也可以互相傳話丟接球,感覺內容好像更活潑了。

Q:請給想成為行腳類主持人的後進一些建議。

A:樂在其中很重要。自己得先熱愛旅遊,有興趣才會想要進一步認識、了解,然後介紹給觀眾。以前我會把主持看成是工作,總是在想要怎麼把工作做好,但其實我後來覺得,在旅行的過程中可以認真做自己,思考旅程跟自己的關聯。

總是在路上旅行喚醒內心的暖男基因

出發旅遊的原因很多,想放鬆、想體驗新鮮的事物、想跟 重要的人一起留下回憶⋯⋯,不管理由什麼,不可否認地,旅遊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帶來不同的想法。不管主持或私生活,他一如既往地熱愛旅遊帶給他的刺激與改變。

Q:和您合作過的人,常用「暖男」來形容您。 請問您自己覺得原因是什麼?有沒有具體例子?

A:我們節目以出外景為主,尤其很常出國,小心呵護我們團員是應該的,包括我自己在內,如果有任何一個人不小心受傷生病,都會造成整個團隊的困擾,所以我們常會互相提醒對方要小心走路、天氣冷了要記得加件衣服等等。

Q:邊主持、邊旅遊的這些日子,有帶給您任何改變嗎?您覺得旅行的意義是什麼呢?

A:我以前其實是個對於周遭比較無感的人,但在接觸主持工作後,會想辦法讓自己對任何東西都感興趣,就算看到一瓶水,也要去說出對它的感覺。在我養成這個習慣後,不管看到什麼就會很自然地去解讀、去理解,對周遭越來越有感情,更容易開心、更容易被感動。對我來說,旅行的意義是在於改變自己、發掘自己感性的一面。

Q:為了促成一場美好的旅行,您最重視什麼呢?

A:旅行的開始,抉擇旅伴很重要,我很怕遇到很愛抱怨、 無法適應的旅伴。我認為到了國外,即使陌生,也要盡可能地去融入他們的生活文化、嘗試在地飲食,跟著當地人一起生活、做一樣的事情,這樣才會有所收穫。而在旅行的過程,安全很重要,不要在不對的時機、出現在 不當的地點、想要挑戰不一樣的事情,那往往就是危險的開 始。你可能想像不到、感嘆怎麼會這樣,但就是會這樣!所以真的、真的,小心安全為上;通常也建議盡量不要在晚上的時候出門。

Q:延續上一個問題,請評量自己是不是個合格的旅伴,如果滿分100分,會給自己幾分呢?為什麼?

A:我大概給自己60分,勉強及格,起碼不要為別人帶來困擾,畢竟沒有人是十全十美的。每次跟不同性格、愛好的人出門,都會經過磨合期,為了順利度過,包容跟溝通必須相輔相成,如果只有一昧退讓包容,並不是健康的相處模式。

Q:踏上旅程時,有沒有一定會攜帶的物品?

A:茶葉,它代表的是一種記憶的連結。當我想家的時候,似曾相似的味道很重要;透過喝一杯茶可以緩解思鄉的情緒。

Q:您偏好哪種風格的旅遊呢?說走就走?還是計畫通?

A:我會根據目的地和旅伴來決定旅遊方式,自己算是蠻有彈性、願意配合團體的人。如果同伴是父母,我認為出發前得先做好計畫、而且要有備案,因為必須考慮到父母的體 力,沒有太多時間可以浪費在當地找路。如果同伴是同齡朋友,我覺得說走就走就蠻好的,尤其喜歡自駕旅遊,可以根據自己的節奏決定停還是留,為旅遊增加一點隨性。一趟旅程中,往往印象最深刻的,都是這些隨性走走所帶來的意想不到,尤其到了陌生國家,他們稀鬆平常的日常,在我們眼裡看來也會覺得很有新鮮感。

Q:您提到了很喜歡自駕的旅遊模式,可以跟讀者分享您喜愛的路線嗎?

A:我很喜歡美國66號公路,沿途小鎮保留60年代的美國感覺,還能遇見瑪麗蓮夢露和貓王(的故事)。另一條路線是從蘇格蘭到愛丁堡、再到倫敦,認識威士忌的世界。 我也曾經在澳洲自駕8千多公里,從布里斯本往南開到墨爾 本、再從中間穿越沙漠、到有世界肚臍眼之稱的烏魯魯,途 中看到了完全不一樣的地形景觀,有自然的海、有現代的都市建築、有酷熱的沙漠、有壯觀的巨岩,天氣從舒適的20度到40幾度,身體感受到強烈的變化,留下了深刻的記憶點。

永續海洋旅遊 當個負責任的旅人

聯合國自2009年開始慶祝世界海洋日,呼籲大眾愛護海洋生態,隨之而來的是對於永續海洋旅遊的重視。廖科溢大讚 台灣擁有世界級的海洋景觀,鼓勵大家把握距離優勢認識台灣海域,尤其東部海域的鯨豚種類佔了全世界的三分之一,相當難能可貴,大家可以輕鬆搭乘舒適的賞鯨船,以最低限 度的打擾為原則,親近鯨豚野生棲地。此外,廖科溢也觀察 到越來越多人造訪海洋之餘,會主動落實垃圾不落地,或者「你丟我撿」,很有意識地付出行動,讓台灣的生態資源延續下去。

Q:您覺得台灣最值得驕傲的生態觀光資源是什麼?

A:台灣的地形地貌包含了山跟海,相當多變。尤其我覺得懂得玩海很重要,這世界粗略可以分成水上跟水下,如果懂得玩海,就像擁有了兩個世界一樣。台灣島嶼四面環海,在這裡出生長大的我們都還蠻習以為常,但一直到我去了像是中國新疆這種內陸地區,聽當地人說這輩子的夢想是看一次海,才知道原來海洋離我們這麼近、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。

Q:台灣的海洋資源的確是我們的一大珍寶,對於台灣的永續海洋旅遊發展現況,您怎麼看呢?

A:現在很多旅遊業者其實都做得不錯,像是在帶玩SUP、 划獨木舟之前,都會先做環境教育,不僅是口頭宣導,還會 一起撿垃圾淨灘。先前海龜因為塑膠吸管而受傷的影片就引起很大的迴響,台灣近年來在減塑這一塊可說是有一定的成效,邁向越來越好的趨勢。

Q:近年來,越來越多人關心永續旅遊,意即旅遊時,會盡可能減少對於環境的影響衝擊。關於永續海洋旅遊,您有推薦的路線嗎?

A:在《出發吧!鐵三角》中,有一集是到花蓮搭乘多羅滿賞鯨船,行前跟在船上,都會有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的解說員,詳細講解海洋與鯨豚生態知識。這不是我第一次搭賞鯨船,很常看到海豚,卻一直沒見過鯨魚,但我很喜歡像這樣 的機率性,出海就像是一趟緣分的旅行,能做的就是安靜等待,不知道今天會看到什麼樣的精彩,留點遺憾也沒關係,下次再來就好了;所以也可以說我很幸運吧,還有很多東西都沒有看過,下次才有動力再來。

Q:有沒有觀察到國外愛護地球、愛護海洋的具體旅遊行動讓您印象深刻,可以分享給台灣的旅人?自身旅遊時又會如何具體行動?

A:之前去太平洋上的島國—帛琉時,看到不管當地人還是遊客,都盡量不擦防曬,或選擇友善海洋的防曬品;帛琉最重要的觀光生態資源就是海洋了,大家都很有心在維護。除了攜帶自己的盥洗用具,我自己在外面住飯店時,如果都 續住就不會更換床單,換床單需要耗費人力、水資源等等, 少換一晚、就能減少資源浪費。

關於花蓮永續賞鯨之旅

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向來致力於台灣海洋生態文化的研究, 紀錄台灣周遭海域的鯨豚。為了喚起更多人的關注,基金會與台肥、多羅滿賞鯨合作,推展遊程,行前先在D-PARK台肥 花蓮深層海水園區進行永續海洋教育,出海後除了為遊客詳 盡講解,也把握每一次的觀察機會,為鯨豚建立Photo-ID,讓鯨豚資料庫內容更完整。

*想進一步瞭解永續賞鯨之旅,請參考〈旅 人與海──順著黑潮與鯨豚共舞in花蓮〉

(本篇文章轉載自肥沃台灣Vol.11)

分享連結
LIn Zac
LIn Za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