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hopping Cart

購物車內沒有任何商品。

古謠與嘻哈 最終都要通往凝聚這條路

部落古謠與嘻哈文化,一個傳統、土生土長於臺灣土地,一個現代、跨海流傳自西方世界,兩者看似截然相反,
但FLAVOR HUALIEN 文化推廣工作室探究雙方本質,赫然發現竟如此相似,
於是一場跨越世代、融合東西、凝聚地方的計畫展開,邁出第一步後將繼續前往無限可能。

TEXT_ YuhShan PHOTO_ 蔡勝義、FLAVOR HUALIEN文化推廣工作室

串連東、西方文化共同點
嘻哈文化就像一個指南針,將花東這群磁場相近的年輕人兜起來玩成一塊,雖然嘻哈文化在花東不若於大都市那般盛行,但正因為圈子小,彼此熟識得更快,便以張亘(綽號:文森)和呂歷玄(綽號:Shane)為首,組成FLAVOR HUALIEN文化推廣工作室。初期的團隊有如歡騰派對,一群人邊玩邊聊,漸漸地才意識到了一些問題,以20歲以下的青年為例,回望傳統地方文化感到陌生,而對於現正身處的嘻哈文化卻僅能止步於喜愛,因為無師、只能
半通。想做點什麼的責任感開始在心中膨脹,於是他們開設街舞課程,邀請花東本地和其他縣市的饒舌歌手、嘻哈研究社成員參加座談,致力於教育和推廣,直到與鼓睦德園區負責人、也是阿美族歌謠與舞蹈老師的祖裔斯.喇羿絲一番深談後,才又開啟了另一番突破。
「嘻哈文化包含饒舌、街舞、塗鴉、滑板。」張亘解釋,嘻哈是1970年代崛起於美國紐約的次文化,流行於非裔和拉丁裔之間,可以聚集貧民窟的青少年,把精力發洩在藝術,而非幫派、毒品交易。祖裔斯.喇羿絲則指出,原住民的歌舞多出現於祭祀慶典,藉此凝聚族人向心力。所以,其實兩者有異曲同工之妙,「都是為了凝聚人群所發展出的文化。」

跨世代合作 嘻哈音樂會
FLAVOR HUALIEN文化推廣工作室自此走出同溫層,開啟了「輕吟新古調,邦查Check it out」計畫,招收高中生與40到60歲的中高齡族群,分別規劃不同面向的嘻哈文化課程,最後讓跨世代的他們合力唱完一首饒舌歌、展演計畫成果。
迎接高中生的是「部落文化工作坊」,由身兼祭師的東華大學教授巴奈.母路指導,因為幾名高中生皆有創作詞曲的基本技巧和觀念,因此該堂課更注重原住民文化的理解與傳承,像是解釋歌舞與祭祀間的對應關係,以學術角度切入、帶出部落文化精神;比起產出一首饒舌創作,課程精髓更意在帶動反思,不讓文化淪為填詞的標籤。此外,文化不只在內部傳承深度,也需要推展廣度,其中有個學生曾因為不是原住民而感到格格不入,但張亘告訴他沒有必要改變自己,就用漢人的身份去發掘部落、陳述外部觀點的創作,就像他也不是花蓮人,但他認同這塊土地的一切。「任何文化都有迷人的地方,都值得讓外人欣賞與學習。」
這也呼應到嘻哈音樂的「包容力」,文化精神不變,但創作形式可以很大膽多元。
為長輩準備的則是嘻哈文化體驗營,由出身花蓮的饒舌歌手HengJones大亨(本名:黃元亨)返鄉分享:「饒舌的初衷是講你想講的東西,只要掌握八拍一句的基礎,『唸』在音樂的節奏上就好。」長輩起初聽到饒舌音樂的反應,不外乎唸太快、聽不懂,但在大亨的引導下,就像聊天一樣,族語、漢語交雜,配合著節拍頓點唸出日常生活,大家漸漸地也都品出一番興趣;高同質性的日常讓他們靠近,而音樂是活絡氣氛的催化劑,能讓長輩主動想認識嘻哈文化、並沉浸享樂其中,是張亘始料未及的豐收。張亘還發現,長輩講族語時都有種特殊的口音,而口音即是一種身份、地域和文化的識別,與饒舌精神中的「讓大家知道我從哪裡來」不謀而合。
當長輩與高中生為了成果發表而齊聚練習時,又碰撞出一場火花,一方手把手帶動唱跳部落歌舞,另一方秀出快嘴饒舌,認識彼此未曾經歷的生活文化,打開好奇心的開關,加深了解彼此的動機。「計畫的最終目的其實是在於學習和交流的過程,讓不分年齡層的社區民眾都能認識嘻哈文化,並讓年輕世代深入了解部落的文化背景,其他都是附加價值。」

凝聚、更好 勿忘社區營造初衷
透過「輕吟新古調,邦查Check it out」計畫,張亘首度看到了更多不同文化間嫁接的可能性,未來也規劃拓展至其他層面,例如:街舞可以對應到部落傳統樂舞,而塗鴉則可以結合原住民圖騰、刺繡。「用嘻哈凝結社區」,或許是個酷炫的口號、令人覺得耳目一新,但回歸初衷,FLAVOR HUALIEN不斷提醒自己,千萬不要為了某種特定方式才去做社區營造,主角是實際生活在此的居民,本質是讓社區能變得更好,嘻哈只是個媒介,而他們剛好擅長於此。

 

 

PROFILE
FLAVOR HUALIEN文化推廣工作室
FLAVOR HUALIEN以張亘和呂歷玄為首,
透過不同的形態去推廣「嘻哈」的核心價值
─Peace, Love, Unity and Having Fun。讓嘻
哈慢慢靠近生活。

 

(本文轉載自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《曙光》季刊Vol.12)

個人頭像照片
ciaotw-admin